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解决方案
GPS汽车行驶记录仪系统简介
一、背景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作为先导工业的汽车工业更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到2003年为止,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约为240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200万辆,预计今年我国汽车产量将突破500万辆,再加上各种渠道的进口车辆预计总量超过550万台。汽车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带动了我国其它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给交通管理部门以至整个社会带来了许多新问题。2003年全国交通事故65万多起,死亡55万多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人民币,据有关部门统计交通事故的80~90%都是非规范驾驶、超速行驶、强行超车造成的。同时许多交通事故由于无任何行驶记录、而造成事故责任无法确定。因此客观上,急需一种既能指导驾驶员安全驾驶又能记录和再现机动车行驶状态的智能装置,以提高驾驶人员的驾驶水平,降低车辆交通事故率。
针对我国“车辆安全标准”不够完善,在用车辆平均车况较差的现状,在机动车上安装智能安全指导监控记录仪是一项新的举措,是汽车工业中引入电子化、智能化的一次成功尝试,对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安全行驶和交通管理体系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功能说明
汽车行驶记录仪能够记录和存储车辆的运行数据和驾驶员的各项操作数据,督促驾驶员按交通法规和公司的规章行车,并在超速行驶的时候,提醒驾驶员降低车速行驶,保障行车安全,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1、客观记录车辆运行数据
启动时间、停车时间、有效行驶时间、行驶距离、最高车速、平均车速和车门开启次数等。
2、提醒驾驶员按照规章制度行车,保障行车安全
汽车行驶记录仪能够科学地记录车辆的运行速度、驾驶员的各种操作状态,因此驾驶员在行车途中必须规范驾车,不能抱侥幸心态开临时快车。
一旦发生瞬时超速,汽车行驶记录仪就会发出声音提示,提醒驾驶员注意,驾驶员就应减速行驶,这样就可大大减少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行车的目的。
3、严格控制违规操作和不良驾驶习惯
汽车行驶记录仪随时记录下驾驶员的各种操作情况,这样管理者可以方便地衡量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并纠正驾驶员的一些不良操作习惯。
例如:车未停稳便开车门、车门未关好就启动、在不允许的地段停车上下客等。这相当于随车派了一位铁面的监督员。
4、有利于安排运营计划
每种车辆都有一个经济运行速度,在经济运行速度下行车对汽车的使用寿命及油耗都能够达到最佳状况。
可以根据汽车行驶记录仪所记录的实际运行数据,结合车况、路况制定合理的行车运营计划,一方面可以挖掘运行潜力,同时又可以避免过高的营运指标而造成驾驶员高速赶时间,使油耗过高或车辆过早损坏。
5、交通事故的分析处理
汽车行驶记录仪能够忠实记录每时每刻驾驶员的操作和车辆运行情况,包括:每秒时刻速度变化、刹车灯、方向灯、大灯、雨刮、车门等数据,因此,对事故的责任分析非常有帮助,可以减少误判及人情因素。
6、维护企业及驾驶员的正当权益
当驾驶员在规范操作的情况下,受到错误处理,就可以用汽车行驶记录仪的数据据理力争而保护自己的权益。例如:行人急穿马路而造成伤亡事故,汽车行驶记录仪的数据能够证明驾驶员当时没有超速,而且进行了正常处理,就可以减轻驾驶员及企业的责任,从而达到保证司机及企业的正当权益。
7、疲劳驾驶的控制
监督驾驶员的连续驾驶时间和行驶里程,避免超长时间连续驾驶、疲劳驾驶的发生,进一步保障行车安全。
8、减少公车私用、加强公车管理
由于汽车行驶记录仪能够记录开车、停车时间及运行的里程数,这样就可以减少驾驶员绕道办私事或夜间开公车办私事的现象,同时也可以方便夜间公车停放的管理。
9、避免套牌车、假营运车辆
汽车行驶记录仪内部保存了车辆的基本信息、相当于一个不能伪造的电子行驶证,其内容包括:车牌号码、号牌种类、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厂牌型号、车辆类型、核定载客、核定载重、车主姓名、联系电话等。这样管理部门可以方便地核查车辆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三、市场前景
1、政府的政策
汽车行驶记录仪,对交通安全的促进,以及在交通管理上的功用,已经普遍地被我国各级交通管理人员所认识,因此,近年来加大力度推广行车记录器在交通管理上的运用。2003年4月15日颁发的GB/T19056-2003《汽车行驶记录仪》国家标准,并于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在2004年5月1日正式开始施行,其中第17条规定用于公路营运的载客汽车、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应当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汽车行驶记录仪。
2、中国市场规模
藉助政策之助,汽车记录仪的市场迅速澎胀,以目前来看,未来几年的市场规模,如果以存量计算,大约有1820万台,产值以厂价人民币1500元/ 台估算。约为273亿元人民币,而每年车辆新增200万台左右。
3、产品现况与发展
目前将产品正式投入市场的厂商约有80家左右,其中有60(型号/家)左右拿到公安部的国标认证(见附件:通过认证产品名单)。但是有认证并不代表适用于车辆的实际工作。以实际试跑的测试结果看来,通过严苛的车辆环境测试的厂商不到10家。此外,在软硬件的设计上,国内的业者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产品不具备通用性,其结果造成竞争力低,成本高。
4、产品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