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中国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论坛征文通知
各理事、会员及有关单位:
为促进建模与仿真技术交流,加快推动我国仿真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升级和数字化进程,更好地促进智能制造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在装备制造和国防军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由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仿真应用分会、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建模与仿真专委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仿真专委会联合举办主题为“建模与仿真技术新进展,推动建模与仿真科技转化生产力”第11届中国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高层论坛将于2016年11月在北京举行。欢迎国内外仿真届同仁、学者、专业人士及新老作者积极投稿。
本届论坛的论文集由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被CNKI收录,评选出的优秀论文将由论坛组织委员会颁发证书、奖品;大会邀请了《航天电子对抗》、《计算机仿真》、《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智能系统学报》、《兵工自动化》、《雷达与对抗》、《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报》、《电光与控制》、《系统仿真学报》、《指挥与控制学报》、《舰船电子对抗》、《火力与指挥控制》、《飞行器测控学报》、《航天制造技术》、《制导与引信》、《计算机工程》、《计算机辅助工程》、《现代防御技术》等中文核心学术期刊作为本次论坛的学术支持媒体,优秀论文将被推荐至以上期刊进行择优登载,现面向产、学、研、用单位广泛征文。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仿真应用分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仿真专委会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建模与仿真专委会
协办单位:国家仿真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航天科工集团四院第十七研究所
航天科工系统仿真科技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北京国科装信科技发展中心
主 席:李伯虎(院士)
副 主 席:王子才(院士) 刘大响(院士) 黄柯棣(教授) 曹建国(研究员)
组织委员:王精业 孙柏林 胡晓峰 毕长剑 肖卫国 王积鹏 李国雄
蒋酂平 游景玉 薛 青 杨海成 杨 明 黄安祥 郝叶力
组委会主任:吴连伟
二、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国内外仿真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创新与创新系统理论、模型和仿真方法研究;
2、连续系统/离散事件系统/混合系统/智能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3、系统仿真技术、建模与VV&A发展研究;
4、仿真算法、仿真软件与仿真计算机发展;
5、仿真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方法学、复杂系统、智能系统仿真应用研究;
6、虚拟设计、制造技术应用及发展研究;
7、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模型与仿真方法研究;
8、综合自然环境及虚拟现实环境的建模与仿真;
9、高性能计算、并行计算、普适计算、嵌入式计算及其仿真;
10、航空航天领域仿真技术发展研究;
11、作战系统仿真技术应用、训练模拟技术及仿真技术应用及发展研究;
12、嵌入式仿真技术和分布式仿真/HLA/仿真网格发展趋势;
13、国家创新系统及网络的构建、仿真方法研究;
14、CAD/CAE/CAM/CIMS/VP/VM/VR/SBA仿真发展研究;
15、大数据对仿真的挑战、需求及大数据生态系统的知识服务研究;
16、计算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仿生力学、爆?力学等新进展;
17、目标与环境建模仿真基础理论和方法;
18、建模/仿真在科学/工程/管理/教育/能源/交通/生命/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三、投稿要求(参照计算机仿真杂志格式):
1、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内容新颖、主题明确、数据准确、条理清晰,能够反映作者近期的研究进展或成果;
2、来稿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过,文责自负;
3、论文由题目、作者及工作单位、中文摘要(300字以内)、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150字以内)组成,论文限6000字左右;
4、投稿需附单位保密审查证明,证明本篇投稿不涉及本单位、相关单位以及国家的秘密,论文采用word格式;
5、应征论文无论录用与否均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敬请谅解。
四、征文的截稿时间:2016年10月15日
五、联系方式及联系人:
地 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路88号紫竹花园F座307室(100089)
电 话:010-52866188 / 59974454 传 真:010-88518236
联系人:周 正
电 邮:jsjfz010@163.com
中国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高层论坛组委会
2016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