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计算机是工业自动化设备和信息产业基础设备的核心。传统意义上,工业计算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测量、控制和管理,但是随着近年来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家电、汽车以及医疗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工业计算机已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智能建筑、交通智能、车载计算机、医疗仪器等工业领域扩展到无线基础设施、网络应用设备、网络安全、多媒体应用、金融服务等网络通信与数字多媒体相关的领域。目前,随着3C融合、三网融合、企业信息化加速进行等,工业计算机已成为信息产业基础设备的核心,包括移动计算平台、通讯计算平台、工业控制、商业控制、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家电等,同时工业计算机还可应用于与Internet相联接的接入设备。今天的工业计算机的内涵已经远不止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其应用范围也已经远远超出工业过程控制,而是应用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
工业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其标志其标志性产品是STD总线工业计算机。STD总线最早是由美国Pro-Log公司和Mostek公司作为工业标准而制定的8位工业I/O总线,后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吸收成为IEEE961标准。1991年,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六所牵头成立了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STDMG/P.R.C分会,在国内推广普及STD总线。随着技术的发展,从1997年开始,我国的工业计算机厂商开始进入IPC市场,IPC的应用从传统工业控制向数据通信、电信等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延伸。目前,中国IPC大小品牌约有15个左右,主要有研华、凌华、研祥、华北工控等。IPC开创了一个崭新的PC-based时代,拉开了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走向开放平台的序幕。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信息化需求,我国工业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即使在全球金融风暴的阴霾中,中国工业计算机市场依然将保持较快增长。据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工业计算机分会(PICMG/P.R.C)统计:中国工业计算机产业(不含应用系统)的市场规模在2008年达到55亿元人民币,2010年产业规模超过90亿元。未来5年,预计中国工业计算机市场仍将保持15%以上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中国工业计算机市场竞争虽然激烈,但格局基本稳定,不论面向工业控制的传统IPC市场,还是面向公用设施和金融电子等新兴领域的嵌入式计算机,国内企业与台湾品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在面向铁路车载和航天军工的抗恶劣环境工业计算机、以及构成工业计算机系统的数据采集板和功能板方面,国内企业与国外品牌同台竞争;在面向电信应用的ATCA/MTCA工业计算机,目前主要是外资品牌占有较大优势。
国内企业依托对细分市场的敏锐把握和更好的服务响应,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研祥智能和华北工控,作为国产品牌规模前两位的工业计算机企业,建立了广泛的直销和服务网络,更取得了较快的成长速度。面向工业控制的传统IPC市场作为我国工业计算机技术的发源地,一直是工业计算机的主战场,目前在这一领域台湾和国产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国外的产品由于成本高、价格高、服务难,现已基本退出国内市场。这类产品产量大,应用领域最广泛,是服务于传统产业升级与现代服务业的主力军。
在面向公用设施和金融电子等新兴领域,嵌入式计算机是近两年行业应用市场的新增长点。嵌入式计算机应用边界日渐模糊,从工业设备、博彩、金融、零售、市政、交通直至军工,行业分散,需求各异。这一现实决定了嵌入式计算机无法形成传统IPC的标准化、规模化产品模式,在这一领域云集众多的台湾品牌和国内品牌的工业计算机企业,他们在产品、渠道、技术、服务上都各有其优势,代表着工业计算机产品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随着工业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市场细分成为大多数厂商的共同战略,也使工业计算机技术进一步细分,流行的开放规格繁多,主要包括:PCI-ISA、SHB、CPCI/PXI、ATCA/MTCA、VME/VPX、PC104/Plus、PMC、AMC、COME、ETX;母板类包括ATX、MicroATX、BTX、DTX、MiniITX、EPIC、3寸板、5寸板等。前瞻产业院工业计算机行业研究员罗娟指出,未来计算机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其体系结构有着更强的交互和互操作性,是多种信息系统的融合平台,工业计算机将朝着创建一个开放、标准化平台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