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行业动态
栾川钼矿归属之争
信息时间:2008-09-15 信息来源:
围绕着这块富含利益的地区,上演了不止一起富有深意的争夺战。而其中各方的角色和背景,以及围绕矿产的种种纠纷和管理,都值得在这个《矿产资源法》即将登台的前夕好好思量。
碧蓝的天际下,凹凸不平的山脊线,勾勒出矿山粗犷的轮廓。坡上满是暗褐绿色的石头,随便捡一块握在手心,便看到内含晶莹的金色闪光。
这里就是“亚洲第一钼矿”——河南省栾川县冷水镇,上房沟矿区。随处可见的一块不足200克的钼矿石,拿去卖给选矿厂,就能换回一张5元的人民币。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的栾川县,因拥有国际价格高昂的钼矿而闻名。目前,这个探明储量为210万吨的大型钼矿中,其他两个矿区都已经“名花有主”,只剩下上房沟矿区的归属还未有定论。
而围绕着这块富含利益的地区,上演了不止一起的富有深意的争夺战。而其中各方的角色和背景,以及围绕矿产的种种纠纷和管理,都值得在这个《矿产资源法》即将登台的前夕好好思量。
矿权反复
“因为协助有关案件调查的需要,李松峰目前已经被控制了。”8月20日,栾川县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李松峰,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人,1953年出生;先后在栾川县百货公司、栾川县商业局做过财务科长,又在原栾川县石油公司做过经理。据知情人士表述:“李松峰懂财务,是个管理企业的能手。”
上个世纪80年代,李松峰开始从事钼矿开发,随后成为原栾川县龙沟钼业有限公司(下称“龙沟钼业”)的实际控制人。
1986年,龙沟钼业被栾川县政府批准在栾川上房沟矿区中心腹地生产。
但是据知情人士称,龙沟钼业从始至终就没有采矿许可证(下称“采矿证”)。
但是当时在栾川,无证开采的现象却很泛滥。“在上房沟的矿区内无证开采,最多曾达到100家以上的无采矿证企业。”上述知情人介绍。
而从2002年开始,查处无证开采的力度开始加大。这时,为了躲避检查,“在李松峰的‘策动’下,龙沟钼业并入同样位于上房沟矿区,但是拥有采矿证的洛阳钼都矿冶有限公司(下称‘钼都矿冶’),作为钼都矿冶的子公司,而实际上产权和收益则还是归实际控制人李松峰。”这也就为以后的纠纷留下了隐患。
2003年,钼都矿冶“嫁作他人”,被徐州环宇钼业有限公司(下称“环宇钼业”)等公司收购,更名为富川矿业有限公司(下称“富川矿业”),环宇钼业持有其90%股份,而钼都矿冶则经栾川县经贸委审核签字后申请注销。
2004年起,富川矿业开始办理钼都矿冶的采矿证转籍过户,历史遗留问题开始显现。“原来属于钼都矿冶所有的上房沟矿区,现在实际上则是富川矿业、龙沟钼业以及栾川县天罡矿业有限公司(下称‘天罡矿业’)三家分别开采、独立运行。”据富川矿业中层人士介绍,富川矿业实际上只能控制上房沟矿区60%左右的资源。
而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天罡矿业,也是成立于2005年6月27日,注册资本100万元;股东即是李松峰、李松林、李松园三兄弟,持股比例分别为40%、30%、30%。
纠纷却在此时升级,2004年末,洛阳市国资委突然要求富川矿业撤回向国土资源部提出的受让采矿权申请。
2005年1月,栾川县政府要求环宇钼业将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全部转让给县国资管理办公室,进而富川矿业被县工商局撤销登记。与此同时,洛阳市国资委、栾川县政府、栾川县经贸委发文要求将早已注销的钼都矿冶重新注册,并强行接管富川矿业的资产。
2006年,重新恢复的钼都矿冶以4800万元收购天罡矿业51%的股份,变更后的股东结构为:自然人股东李松峰、李松园、李松林,法人股东为钼都矿冶,四者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9.60%、14.70%、14.70%、50.98%。另外,其注册资本也增加到204万元。
强势妥协
由于利益分配机制的紊乱和纠纷,自从诞生之日起,环宇钼业旗下的富川矿业便无宁日。
“环宇钼业当初取得钼都矿冶确实花了非常小的代价,因为当时钼都矿冶濒临绝境。可是谁也想不到,2003年以后,钼价迅速飞涨10倍以上。”上述知情人解释了其中原因。
记者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2003年9月~2004年8月,富川矿业净利润1.98亿元。这1.98亿净利润是在没有上交资源价款、没有完成采矿证过户的前提下获得的。
据知情人士透露,“钼都矿冶改制时忽略了对采矿权资源的评估,评估是由富川矿业确定的中介机构进行的。”
记者获得的形成于2004年的关于富川矿业的《采矿权评估结果确认会审表》显示:相关评估采用的分段评估,使得开采规模与资源储量规模不相匹配。开发利用方案设计损失量占资源储量的40.31%;评估仅涉及可开采深度1154米以上部分,开采深度1154米以下还有钼金属量47.56万吨、矿石量3.5亿吨,是(富川矿业自己作出的)采矿权评估范围内资源储量的2.4倍。
在此背景之下,洛阳市相关部门以及栾川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动。2004年末,洛阳市国资委要求富川矿业撤回向国土资源部提出的受让采矿权申请。随后,栾川县政府要求环宇钼业将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全部转让给县国资管理办公室,重新注册了早已注销的钼都矿冶,并强行接管富川矿业的资产。
上述行动遭到了富川矿业的坚决抵制。富川矿业的实际控制人腾尚福,多次反映其投资利益“遭受到不法侵害”。
2005年8月,富川矿业停产一年后,在河南省、洛阳市诸多领导的协调下,最终和栾川县政府达成妥协,双方约定:
一、富川矿业采矿权价款1.06亿元改交地方,双方共同努力办理采矿证,如办证确有困难,国土资源部仍需收取费用,由富川矿业出资,采矿证顺利变更后,注销钼都矿冶。采矿权办理前后,地方必须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秩序。为给双方创造一个互惠互利的良好环境,采矿权价款由富川矿业一次性拿出,中间方保管,分5年划转地方,第一年划转6600万元,以后四年每年划转1000万元。
二、因地方提出在矿山评估时对矿产储量评估失实,本着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的原则,富川矿业重新生产后,出让8%的税后利润给地方。
三、2005年特别时期,富川矿业没有生产,钼都矿冶在矿区所产纯利润的60%给地方,富川矿业提40%。
2006年底,富川矿业最终拿到了采矿证。矿区面积为1.2平方公里,实际上包含了龙沟钼业和天罡矿业控制的区域。
但是,富川矿业、栾川县政府和李松峰三人之间矛盾并未结束,纠葛仍在延续。“在与地方政府的博弈过程中,富川矿业曾一度向栾川县政府承诺保留龙沟钼业和天罡矿业的开发现状不变。而且,栾川县政府也承诺注销钼都矿冶,但是现在看来,这只是一种策略,双方都没有履约。”当地了解情况的人士告诉记者。
管理乱局
与上房沟矿区复杂的博弈相比,栾川成凌钼业有限公司(下称“成凌钼业”)董事长郭焕成的官司似乎赢得非常容易。
成凌钼业1984年成立,是栾川县第一个民营钼矿企业,拥有位于栾川县马圈矿区下沟壕钼矿的开采权,该矿区与著名的洛钼集团的三道桩矿区相邻。
2005年5月,栾川县三道桩矿区发生塌方事故。随即,洛阳市安监局下达《关于吊销栾川县赤土店镇铅钼选矿厂等六单位“安全生产条件合格证”的决定》,成凌钼业公司名列封停的6家企业之中。
但成凌钼业地处未发生事故的马圈矿区,离三道桩矿区1公里有余。事实上,成凌钼业也是6家企业中唯一不在三道桩矿区的采矿企业,同时也是唯一一家采矿证照齐全的企业。有趣的是,上述被处“极刑”的钼矿企业月余后都相继“复活”,唯成凌钼业有关部门不同意复产。成凌钼业于2006年6月诉洛阳市安监局,7月,洛阳市中院即判决成凌钼业胜诉。
2006年7月6日,洛阳市中院形成此案的判决书<(2006)洛行初字第51号)>:判决洛阳市安监局撤销上述决定。但是,郭焕成收到的时间却是“2008年6月17日上午”,而洛阳市安监局也是同时收到此判决书,并于上诉期内上诉,该案二审于2008年9月2日在河南省高院开庭。
成凌钼业从洛阳市安监局勒令停产至今,一直无法开采,损失上亿元。停产期间,洛钼集团在成凌钼业的矿山上方开工建设万吨选矿厂,并用土石将后者空压机、配电房、高压线全部填埋。之后,洛钼集团的选矿厂生产的矿渣等废物和废水直接排入了成凌钼业矿区的坑道内,致使矿体整体破坏。
据悉,洛阳市安监局的一份文件(2006年第28号文)也认定了洛钼集团建设选矿厂压覆成凌钼业矿区的事实。
“上房沟矿区和成凌钼业这两起纠纷,是栾川钼矿乱象的冰山一角。”上述栾川知情人士称。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矿产管理处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不管是什么性质的矿山开采企业,必须办理开采证,这是法律很早就规定了的,1988年《河南省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6年的《矿产资源管理法》、2000年《河南省洛阳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都规定得很清楚。而且还要求政府帮助和规范集体、个人企业的行为。”
该人士介绍,2000年以前,开采证的办理集中在县一级政府,近几年收归省国土资源厅办理(亿吨储量以上的归国土资源部办理)。从2007年开始,为了整合钼矿资源,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已经停止了钼矿采矿证的办理。
“上世纪90年代,栾川县政府可以办开采证,但是当时很少有个体企业办理,大家得过且过,能采就采。如果当时管理规范,龙沟钼业办下相关对应的开采证,就不会有上房沟矿权之争。2000年前后,开采证的办理收归洛阳市政府,两年后又收归省政府,表明国家意在规范矿山开发秩序。但是这个时候,李松峰仍然自恃拥有地方资源,希望通过关系,继续开采。”上述栾川县知情人士介绍。